端午节期间悬挂钟馗像的习俗始于明清之际,据清代《北平风俗类征》记载:“五月初一至初五为端阳节,午时以朱墨画钟馗像,用鸡血点眼,俗称‘朱砂判’者悬屋中,谓能驱邪。”顾禄曾在他的《清嘉录》中也有记述:“适逢端午,堂中挂钟馗画图一月,以祛邪魅。”钟馗乃唐朝有名画家吴道子笔下的人物。据宋代《醉翁谈录》云:“除夜,旧传唐明皇是夕梦鬼物,名曰钟馗,既觉,命工绘画之。至今人家图其形,贴于门壁。”相传,唐明皇李隆基一次久病不愈,偶有一夜,梦见一大鬼捉去一小鬼,大鬼声称自己名钟馗,试武举未中,誓为皇帝陛下除天下妖孽。唐明皇梦醒,即刻病好。于是,便命吴道子将梦中的钟馗捉鬼作成一幅画,挂于宫中以避邪和镇妖。
“上之行为风,下之移为俗。”皇帝用钟馗驱妖,民间百姓也就请钟馗来除魔。唐宋时期,只要一到岁末除夕,人们便挂钟馗像,用以避“年”。到了明清时期,民间百姓不仅在春节挂钟馗像,而且五月初五端午节也“请”钟馗对付五毒,以期拨除不祥、一年顺达。在这种沿袭已久的端午节风俗的影响下,独具慧心的铸钱工匠们,便铸造出了诸如“钟馗祛五毒”等一些属厌胜性质的钱币供人们佩戴。从明清至民国,端午节这天,上至宫廷达官贵人,下至民间百姓,佩戴“祛五毒”钱币已经成为时尚,并将其视作端午节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门神除了钟馗还有谁?
据《山海经》说:在苍茫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之山,山上有一颗大桃树,枝干蜿蜒盘伸三千里,桃枝的东北有一个万鬼出入的鬼门,门有上两个神人,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他们把守鬼门,专门监视那些害人的鬼,一旦发现便用芦苇做的绳索把鬼捆起来,扔到山下喂老虎。于是黄帝向他们敬之以礼,岁时祀奉,在门上画神荼、郁垒和老虎的像,并挂上芦苇绳,若有凶鬼出现二神即抓之喂虎。于是,除夕时人们便在门上贴上画有二神与虎的画,并挂上桃枝或桃人和苇索,以驱鬼辟邪,这便是门神的由来。
唐代出现了钟馗
元代以后出现秦琼尉迟恭
旧时苏州地区人们崇拜的温峤岳飞
道教崇奉的青龙白虎
一些地区信奉的赵云、赵公明、孙膑、庞涓
可以充当门神人物主要有:
.关羽和张飞
.四大天王(佛教寺庙)
.韦驮护法与伽蓝护法(佛教寺庙)
.张、黄、蘇、李四将军(清水祖师庙)
.王天君和马天君(道教寺庙)
.神荼和郁垒(源於《山海经》,一说《皇帝书》)
.方弼和方相哼哈二将(源於佛教《大宝积经》卷八《密迹金刚力士会》
.秦琼和尉迟恭(源於《搜神记》)
.青龙(孟章神君)和白虎(监兵神君)(道教)
.赵云和马超(河南)
.马超和马岱(河北)
.薛仁贵和盖蘇文(河北北部)
.孙膑和庞涓(陕西)
.白起和李牧
.扶苏和蒙恬
.秦三世和楚义帝
.孟良和焦赞
.燃灯道人和赵公明(源於《封神榜》)
.姚期和马武(源於《东汉演义》)
.魏徵和徐茂功
.赐福天官和刘海
.加官神和晋禄神
.和合二仙
.玄坛真君与五路财神
.魏徵
.钟馗(源於《唐逸史》)
.关羽和关胜
.关羽、关平和周仓
.徐延昭与杨波
.裴元庆和李元霸(源於《说唐演义》)
.岳飞和温琼(或韩世忠、牛皋)
.岳云和狄雷(或何元庆、陆文龙)
.赵匡胤和杨衮
.胡大海和常遇春
▲1934年台湾门神
▲杨柳青门神 秦琼尉迟恭
▲凤翔门神 上朝秦琼尉迟恭
▲凤翔门神 方弼 方相
▲金榜题名 绛州
▲绛州 寓意:春日大吉 连生贵子 级上加官 四是如意 吉庆有余
▲绛州 赵云抱阿斗
▲苏州桃花坞 斧钺门神 寓意:平安吉庆 四季兴隆
▲苏州桃花坞 武门神斧钺鞭锏 五子登科
▲湖南 关公门神
▲湖南 关公门神
▲杨柳青 武门神
▲杨柳青 钟馗
▲天津杨柳青 麒麟送子
▲北京
▲天津杨柳青 得利进财文财神 宝马驼来、钱龙引进
▲天津杨柳青 天官赐福文门神 三元福寿、富贵荣华
▲天津杨柳青 文门神加官进禄
▲天津杨柳青 童子门神
▲天津杨柳青 武门神
▲天津杨柳青 加官进禄招财进宝文门神
▲天津杨柳青 秦琼尉迟恭武门神
▲湖南隆回
▲四川 鞭锏门神秦琼尉迟恭
▲陕西汉中 鞭锏门神
▲湖南隆回 五子登科
▲福建漳州 神荼郁垒
▲天津杨柳青 秦琼尉迟恭
▲陕西凤翔 秦琼敬德
▲陕西凤翔 秦琼敬德
▲福建漳州 秦琼 尉迟恭
▲杨柳青 文官门神
▲河南 鞭锏骑马门神
▲陕西凤翔 秦琼敬德
▲那个时期的门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