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平行宇宙根据其可能存在的特性以及产生的根源,则还可以继续划分为四种主要的不同类型,这些也都是科学家们重点关注和感兴趣的地方。第一种是宇宙泡沫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奇点大爆炸之后特别是初始期的急速膨胀时期,在巨大能量的推动下会产生众多宇宙“泡泡”,而这些泡泡的组合体形成宇宙泡沫,在每一个泡泡中都拥有一套独立的物理规则和体系,比如我们所处的宇宙就是其中的一个泡泡,在这个泡泡中的所有物体规则如果拿到别的泡泡(平行宇宙)中,都有可能会失效,而连接这些平行宇宙的通道为虫洞,通过虫洞可以进行时间和空间的穿梭,但是截至目前,我们还没有观测到现有宇宙中有虫洞存在。
第二种是暴涨宇宙理论,该理论认为只有在可观测宇宙范围之内,我们的所有物理体系和规则才成立,我们可以根据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以及引力波等方面的深入观测,加之暗物质和暗能量的间接发现,来推测出可观测宇宙的直径和年龄等基本特征,在可观测宇宙的范围之内,这些物理规则才适用,才会对我们所处的现实宇宙发生作用,而在可观测宇宙的范围之外,随着宇宙的暴涨,就会不断产生新的平行宇宙时空。
第三种是膜理论,该理论认为我们所处的宇宙是一个由四维超曲面所构成的空间体,这个空间的外围就像一层膜一样包裹着内部的宇宙,由这个“膜”形成了宇宙“泡泡”,不同的被膜包裹的泡泡之间会发生持续地相互的靠近和反弹现象,对于小型的泡泡,则不断进行坍缩最后归于虚无,而由量子涨落占据优势的泡泡在超出一定的临界限值以后,会不断发生向外膨胀,结果形成了与宇宙暴涨理论相同的结果。
第四种是量子多元宇宙理论,该理论是从量子力学中微观粒子发生的运动具有不确定性和概率性出发的。比如在做电子双缝干涉实验时,量子力学认为微观粒子的运动正是因为其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的表现,波函数的存在使单个电子可以同一时间既能通过其中一条缝隙,也能通过另外的一条缝隙,并且二者还可以发生干涉现象,而当人类对其观测时,波函数发生了坍缩。
为了解释这种离奇的现象,有科学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量子多元宇宙理论,认为在做这个实验时,处在叠加状态的不仅仅是电子,现实世界也是处于叠加状态的,一旦电子穿过双缝,那么这两个叠加世界就会出现分离,在其中一个世界中这个单电子穿越了一条缝隙,而在另外一个平行世界中,这个单电子则穿越了另外一条缝隙,观测者所看到的现象,就是两个世界电子运动轨迹的叠加结果,这也是以玻尔为首的量子力学派将观测者和他们的意识引入了量子力学中的结果,人们形象地解释由于人类观测的介入,使其处在其中一个平行宇宙之中,进而观测到了量子在这个平行世界中特定的运动状态。
虽然多元宇宙的概念还处在设想阶段,想要证实或者证伪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难度也相当的大,不过目前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的观测,似乎已经找到了多元宇宙存在的蛛丝马迹,比如在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时,发现在某些区域存在着巨大的“冷斑”。
“冷斑”所在区域,没有发现常规物质,也没有暗物质存在的证据,更没有辐射信号,相当于不对外表现任何信息,而且所有信号在到达那里都完全消失,温度又比周围区域明显偏低,这些冷斑区域所占的空间非常之大,绝非黑洞所为。因此,科学家们推测,这种现象的发生有可能是其它时空造成的,因为温度是一个时空体系所能表现出来的最基本的物理属性之一,说明那块区域有可能存在着另外一套物体体系和规则,这种特征与平行宇宙的设想比较符合。
至于多元宇宙是否存在,这将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科学家们为之继续努力奋斗的重点领域,哪怕是一丁点儿的证据,都将极大地拓宽我们对宇宙发展和演化规律的认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